Id Software

From Wikipedia (Zh) - Reading time: 7 min

id Software
公司類型子公司
成立1991年2月1日,​33年前​(1991-02-01
 美国得克薩斯州達拉斯
創辦人約翰·卡馬克约翰·罗梅洛 编辑维基数据
代表人物約翰·卡馬克(主程序員)(前)
约翰·羅梅洛(設計師)(前)
湯姆·霍爾(設計師)(前)
阿德里安·卡馬克(美工)(前)
總部 美国得克薩斯州梅斯基特
产业電腦遊戲
產品见下文
所有權者微軟
員工人數200+[1](2012)
母公司ZeniMax Media(2009年至今)
网站www.idsoftware.com

id Software是一家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的電子遊戲開發公司。公司除了從事電腦遊戲的開發以外,亦有自行研發遊戲引擎。知名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早期版的《戰慄時空》和早期版的《反恐精英》就是利用《雷神之槌》的雷神之鎚引擎制作的。該公司在1993年推出的作品《毀滅戰士》改變了電腦遊戲產業,有著里程碑的意義。在2004年該公司推出的作品《毀滅戰士III》在E3遊戲大展上包攬了5項大獎。

公司於2009年6月24日被ZeniMax Media收歸其下,成為其子公司。[2]

2021年3月,ZeniMax Media被微軟正式收購後(最初是Xbox遊戲工作室旗下子公司,2022年重組成為微軟遊戲(Microsoft Gaming)的子公司),id Software成為微軟遊戲的一員。

公司歷史

[编辑]

公司在1991年2月1日由約翰·卡馬克和其他三人創辦。他們當初在软盘公司當程序員,期間由他們編寫的電腦遊戲指揮官基恩》在几個月賣出了3万套,這在當時正處在萌芽階段的電腦遊戲產業來說是一個极其惊人的數字。在一個月後約翰·卡馬克等人集体辭職,並成立了id公司。

1993年《毀滅戰士》的成功讓id公司真正走向了業界之顛,這對于一家只有13人的小公司來說的确是個不小的成就,僅在1995年公司的純利潤就達1500多万美圓,讓公司几乎所有的人都變成了百万富翁。

2011年春天,公司從梅斯基特搬到了理查森

公司名字來源

[编辑]

id Software的正確寫法是以英文的小寫“id”(/ɪd/) 。類似于「kid」或者是「did」的字尾念法。此詞源自心理學中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本我(英文)的學說而來。德軍總部3D的遊戲說明書中就有西格蒙德的名言「that's Id, as in the id, ego, and superego in the psyche」。即使現在﹐id Software的官方網站還有弗洛伊德的足跡。

在約翰·羅梅洛和藍·羅司(Lane Roathe)在1989年創立软盘時,id Software的名字被提及是從英文的句子“Ideas from the Deep”而來。當初的公司縮名為“IFD傢伙們”,而id又是IFD的縮寫。所以有時會被以單字發音為「愛低」。之前id Software的徽標是英文大寫,但在毀滅戰士出版時是小寫的「id」。

有人認為“id”跟德文單詞「idee」(同英文idea,主意、念頭)很像,但這已經被證不屬實。也有人認為是英文的“Die”(死亡)的反寫“eiD”而來的。但此猜測也不屬實,因為id Software從來就沒有以混寫過「iD」。此猜測基於id Software的遊戲都是第一人稱射擊遊戲,所以此聯想較合理。

在傳記《Doom启世录》裡提到,id Software是從英文「in demand」的縮寫而來的。

公司關鍵人物

[编辑]

公司的固定員工只有十幾人,但他們每個人都有至少一輛法拉利停在公司樓下。約翰·卡馬克曾經把自己一輛法拉利作為該公司舉辦的電子競技比賽獲胜者的獎品。

2003年的傳記《Doom启世录》述說了id Software起家過程,其書有提到約翰·卡馬克和約翰·羅梅洛性格和兩人的互動。以下是有為id Software的成功付出貢獻的關鍵人物。

約翰·卡馬克

[编辑]

約翰·卡馬克是id Software的主程式設計師。他的立體電腦圖形能力是在電子遊戲產業受到重視的。id的幾個暢銷遊戲都是以他編寫的繪圖引擎做為基礎。卡馬克在2013年離開id Software,以技術長(CTO)身份加入Oculus VR公司。

約翰·羅梅洛

[编辑]

約翰·羅梅洛雷神之鎚的推出之後就被強迫離職。接著他成立了只有經營短暫的離子風暴公司。約翰·羅梅洛曾經因為大刀的拖延而漫長的開發過程而受到大眾的矚目。約翰·羅梅洛現在正他新公司開發一個新的大型多人線上遊戲

湯姆·霍爾

[编辑]

湯姆·霍爾在毀滅戰士早期開發過程中就被強迫離職。但是霍爾在走之前也有對毀滅戰士有所貢獻。他的貢獻包括了遊戲裡的瞬間移動裝置。霍爾是在毀滅戰士的共享版本推出前離職的。離職後霍爾加入了Apogee Software,同「擁有難以置信的力量的創作家」合作開發Rise of the Triad。之後霍爾因和獵魂的製作員工不和而再次離職。離開Apogee Software後,霍爾加入了約翰·羅梅洛的離子風暴公司。霍爾常提如果id Software肯賣出指揮官基恩的知識產權,他就會馬上開發指揮官基恩的遊戲新版本。

桑迪·皮特森

[编辑]

桑迪·皮特森是毀滅戰士的關卡設計家。毀滅戰士其中的十九關和毀滅戰士II其中的十七關都是他設計的。皮特森是霍華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的愛好者。其雷神之鎚中的怪物和敵人都有洛夫克拉夫特作品的影響。他開發了雷神之鎚的第四劇本﹐也是雷神之鎚的最後一個劇本。皮特森在雷神之鎚II的開發過程中離職。而他的所作都在雷神之鎚II推出前廢除掉了。

亞美利堅·麥基

[编辑]

亞美利堅·麥基是毀滅戰士II、究極毀滅戰士、雷神之鎚和雷神之鎚II的關卡設計家。麥基在雷神之鎚II推出之後就被id Software解僱了。之後麥基移至美國藝電,在美國藝電麥基開發了愛麗絲夢遊仙境的遊戲,其遊戲叫愛麗絲驚魂記。離開美國藝電之後麥基成為了獨立的企業家和遊戲開發家。麥基現在主導著上海的Spicy Horse,曾開發愛麗絲的第二部遊戲[3][4]

技術

[编辑]

從他們的第一個共享系列遊戲指揮官基恩,id Software就開始授權他們的遊戲源碼(遊戲引擎)給其他的遊戲製作公司。原本為約翰·羅梅洛的點子。在1991年的夏天,id Software舉辦了一個週末講座給一些預期的買家﹐其中包括了斯科·特米勒喬治·布魯薩爾德肯·羅勾衛吉姆·諾伍德托德·雷普洛格爾。其中一晚包括了一個臨時製作的遊戲叫做“瓦克男”。“瓦克男”發揮了在指揮官基恩中使用的遊戲引擎技術和遊戲引擎的內部過程。

之後id Software授權出了指揮官基恩遊戲引擎、德軍總部3D遊戲引擎、暗影法師遊戲引擎[5]、毀滅戰士遊戲引擎、雷神之鎚I、II、III遊戲引擎和毀滅戰士III中使用的技術。這些遊戲引擎被編用在許多的遊戲中﹐其中最成功的是毀滅戰士III的遊戲引擎。

約翰·卡馬克有公開分享源碼的習慣。卡馬克透過GPL公開分享了大部份id Software的遊戲引擎。以之前來看,卡馬克都是在其遊戲引擎問世五年以後公開分享遊戲的源碼。借著因為卡馬克這樣的分享,許多私家工程就慢慢出現。導致此遊戲引擎被移植至不同的平台,像掌上型電腦iPodPlayStation Portable任天堂DS等等。其他加強像是Dark Places在雷神之鎚遊戲引擎中增加陰影體特效和更有效率的網絡傳輸協議方式。還有ioquake3,難其目標是id Tech 3引擎的源碼簡化,功能加強和減少程序錯誤。

原本雷神之鎚III的遊戲引擎要在從2004年底公開的,但被推後至於2005年八月。因為雷神之鎚III的遊戲引擎還有被授權給其他公司做為商業用途。

id Software公開發表說他們不會在Wii主機出遊戲[6],但是之後id Software又發表說他們也許會出一些遊戲。[7]

自從id Software公開了他們的id Tech 5遊戲引擎,id Software開始命名他們的遊戲引擎為id Tech和加上版本編號[8]。之前的遊戲引擎也被加上此編號,像毀滅戰士遊戲引擎被命名為id Tech 1.

遊戲以外

[编辑]

id Software從的毀滅戰士的小說發表出版後就一直有著出版小說的發展。但從2008年又從新開始出版小說,從馬修·科斯特洛的毀滅戰士III的毀滅戰士III:火燒全世界毀滅戰士III:漩渦小說從新開始。

id Software從2005年毀滅戰士的電影就有電影製作的參與。托德·雷普洛格爾在2007年8月的雷神之錘大會發表說重返德軍總部的電影正在製作當中。其電影的作家和監製是當年拍製寂靜嶺羅傑·艾法瑞塞繆爾·哈帝達

2013年8月7日,約翰·卡馬克加入Oculus Rift任CTO。[9][10]

爭議

[编辑]

id Software曾經因為他們最有名的毀滅戰士德軍總部3D而常被社會當作爭議的話題。

毀滅戰士

[编辑]

毀滅戰士一直是因為遊戲內容參有許多暴力血腥邪教的象征而觸怒了許多不同的團體。Yahoo! Games把毀滅戰士列為史上前十個中最亂的遊戲。毀滅戰士因為邪神的象征已多次被宗教信仰團體批評。大衛·格羅斯曼稱毀滅戰士為“殺人模擬器”。因為毀滅戰士,立體技術曾一度被認為會被用來模擬殺人的用途。1994年的時候,華盛頓參議員菲爾·塔爾梅奇曾試著推廣立體技術需要強制授權。

毀滅戰士曾因校園槍擊案而再次成為了社會話題。科倫拜校園事件的埃里克·哈里斯和迪倫·克萊伯德曾狂熱毀滅戰士。哈里斯曾說此槍擊事件就會跟「玩毀滅戰士一樣」。哈里斯也提說他的霰彈槍「根本就是遊戲裡來的」。槍擊事件後有人傳說哈里斯曾經有在毀滅戰士裡做和科倫拜學校一樣的關卡﹐其關卡還有許多哈里斯的同學和老師在裡面。謠言也傳說哈里斯曾多次在此關卡練習他的犯案過程。雖然哈里斯曾經開發過毀滅戰士的關卡,但並不是和科倫拜學校一樣的關卡。

德軍總部3D

[编辑]
德軍總部3D的反佛教標誌。
德軍總部3D的卐字標誌。

德軍總部3D的爭議是落在採用卐字標誌和採用納粹黨的國歌霍斯特·威塞爾之歌當作遊戲音樂。電腦版的德軍總部3D在1994年的時候被慕尼黑地方法院的判決後在德國完全回收。因為在德國卐字標誌只能在教書的用途才能使用。雅達利捷豹的主機版本也在蒂爾加滕地方法院的判決後被完全回收。

經過任天堂的注目,卐字標誌在超級任天堂的德軍總部3D版本被刪除。為了降低遊戲的暴力尺度,連血滴都被改為汗滴,狼狗也被改為大只的怪老鼠。id Software的員工在“The Official DOOM Player Guide”表示說為什麼可以開槍射人和老鼠可是不可以射狗?因此超級任天堂的德軍總部3D版本並沒有達到電腦版本的銷售程度。

作品列表

[编辑]

製作

[编辑]

監製/出版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QuakeCon 2011 Carmack's Keynote. youtube. 2011-08-05 [2011-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25). 
  2. ^ Bethesda母公司完成收购id Software(图). [2009-06-29]. [失效連結]
  3. ^ The Return of American McGee's Alice Set For PC, Consoles. kotaku.com. 2006-02-19 [2009-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21). 
  4. ^ EA and Spicy Horse Return to Wonderland for All-New Alice Title. ea.com. 2009-02-19 [2009-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27). 
  5. ^ Kushner, David. Masters of Doom paperback. Random House Publishing Group. 2004: 119–122. ISBN 0-8129-7215-5. 
  6. ^ id Software boss unconvinced by Wii. 2009-04-12 [2011-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13). 
  7. ^ "id Properties Coming to Wii" from Cubed3
  8. ^ id Software: Technology licensing. idsoftware.com. [2007-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15). 
  9. ^ Robertson, Adi. 'Doom' and 'Quake' legend John Carmack joins Oculus Rift team as technology chief. The Verge. 2013-08-07 [2019-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10. ^ 36氪 | 让创业更简单. 36kr.com. [2019-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6). 
  11. ^ Template:DoomWiki
  12. ^ Announcement of Wolfenstein 3D Classic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rom official id home page
  13. ^ Announcement of Doom Classic progres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rom official id home page
  14. ^ 存档副本. [2014-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8). from official id home page
  15. ^ Towers of Darkness: Heretic, Hexen & Beyond for DOS. MobyGames. [2010-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3). 

外部連結

[编辑]

Licensed under CC BY-SA 3.0 | Source: https://zh.wikipedia.org/wiki/Id_Software
26 views |
↧ Download this article as ZWI file
Encyclosphere.org EncycloReader is supported by the EncyclosphereKSF